close
博客來推理電子報‧第255期--【推理入門】正義女神的腳底板
【推理入門】正義女神的腳底板 【推理專欄】推理電影在奧斯卡:一條顛簸難行的坎坷路 推理暢銷榜 國內外推理新訊 【人物專訪】文學有時必須是不快樂的──菲立普.克婁代的謀殺與創造之時 優惠活動

【推理入門】正義女神的腳底板

 
定價:320元
優惠價: 79253

放入購物車
文/李柏青
最近台灣司法改革國是會議正熱,我雖人在國外,但因學經歷同溫層的關係,臉書上仍不斷地跳出相關新聞以及友人的評論,檢察權定位、陪審制與參審制、法庭直播等,在在皆是大哉問。我一直覺得現代司法程序是人類歷史上最困難的挑戰,人類嘗試用這樣一套以理性為核心的機制,去達成神學家、魔法師與時空穿梭者都很難達成的兩件事:發現真相,實現正義。

律師或許是這個爭議機制中更為爭議的角色,他的工作糾葛在金錢、道德、犯罪之間,可以很光鮮,可以很落魄,他不斷面對人際的衝突,武器除了辯論還是辯論,他沒有信仰,隨時轉換立場,有時錢可以收買的靈魂,有時不行。他可以是可敬的人權鬥士,也可以是魔鬼的代言人。喔,對了,還可以當總統。

正因職業的特殊性,以律師為主角的文學戲劇作品不少,在推理小說中,「法庭推理」是個特別有魅力的子類型,看著帥氣的律師靠閱卷與辯論逆轉裁判,有種安樂椅神探、翻轉破案、正義必勝三種願望一次滿足的快感。

不過未必所有「法庭推理」都涉及律師行業的本質,例如約翰.狄克森.卡爾的《猶大之窗》,雖整個場景幾乎都在法庭上,然而究其故事本質仍是古典的密室解謎,與真正的律師職業還有段距離。美國律師作家厄爾.史丹利.賈德納創作的「梅森探案」則是在類型的光譜的另一端,主角佩里.梅森是個專攻刑事辯護的律師,總為當事人於複雜懸案中洗清罪嫌,不過其實梅森更像是個冷硬派的硬漢偵探,例如《繼女的秘密》一書中,梅森應付勒索者的方法幾乎無法律可言,即便進了法庭,他的辯護技巧也相當詭詐,例如要當事人在法庭上保持緘默,下庭後卻大開記者會,把檢察官氣得半死。

相較於梅森律師算無遺策的氣勢,松本清張的《霧之旗》則是剖開了大塚律師軟弱的一面,小說中沒有法庭場景,案件調查全以筆錄、調查報告形式呈現,讀者能從律師視角探索謎案;而律師因拒絕委託被報復的故事,也讓人不禁思考律師工作的核心精神。

中山七里的《贖罪的奏鳴曲》則是近期相當優秀的律師偵探作品,御子柴律師身負重大前科,他既是嫌犯,又是良心所驅的自願公設辯護人,一方面負著荊棘贖罪,一方面又以高超的手腕自當事人身上榨取高額的律師費。整個故事善惡交錯,謎題與謎底又極為精彩,誠是面面俱到的作品。

大部份律師偵探的故事中,主角接到的當事人都是無罪的,這才能讓主角在法庭上大展神威,演出逆轉裁判的好戲。但現實的律師工作並非如此,有時你要為真正罪犯辯護,那甚至違反你的感情。德國律師作家費迪南.馮.席拉赫的《誰無罪》便是這樣一個故事:八十五歲的良心企業家被六十七歲的退休工人槍殺,凶手束手就擒,卻不發一語,年輕的律師李寧接下此一辯護案,死者是他從小親近的長輩,他為什麼被殺害?李寧又能否全力地為凶手辯護呢?

離開法庭,離開正義與真相,美國律師約翰.葛里遜用另一塊偏光鏡來看律師這個行業,《造雨人》、《黑色豪門企業》等小說翻拍之電影廣受歡迎,我個人特別偏好一本未被翻拍過的《禿鷹律師》(King of Torts,正確應譯為《侵權法之王》),故事描述一名平凡的公設辯護因神祕的資訊來源,一躍成為全美首屈一指的集團訴訟律師,他一夜致富,他原本平凡的生活也開始受到威脅。小說將美國特有的集團訴訟(class action)與相關的社會現象描寫得相當生動,律師們巨大的壓力和奢靡的生活(例如他們開年會時,現在擺攤賣的是飛機與遊輪),將故事襯托得更為懸疑。

當然,律師也有面對現實時窩囊、軟弱的一面。英國作家西瑞爾.海爾的《法律的悲劇》便捕捉了這一面向。故事以英國已做古的「巡迴法庭」為背景,法官代表女王巡視各郡,聽取上訴,隨行的包括法庭職員、法官眷屬、僕廝,還有就是跟著案件走的律師。故事以法官收到黑函為謎題開端,對法庭官僚文化、法官的顢頇、還有律師的無力都有很有趣的詮釋,誠如書名,是場法律的悲劇。
到頁面最上方

【推理專欄】推理電影在奧斯卡:一條顛簸難行的坎坷路

 
定價:399元
優惠價: 79315

放入購物車
文/黃羅
一個月前,剛頒發的第89屆奧斯卡金像獎搞了一個大烏龍,相信大家仍記憶猶新吧,最佳影片居然頒錯了片子!其實這很像推理小說常出現的橋段,先宣稱A是凶手,然後在全場譁然的情況下公布真凶原來是B,差別只在於觀者很難拍案叫絕,反而當作天大的笑話來看待。

也許有人注意到了,2017年的入圍名單好像沒有推理電影吧?嚴格來說不是沒有,如果各位看過《異星入境》(Arrival),就知道這片子玩的是推理梗,但整體而言,把它歸類於科幻片是更好的選擇。話說《異星入境》入圍八項奧斯卡,公布提名時可說是來勢洶洶,頗有橫掃千軍之氣勢。但結果是槓龜七項,僅拿了一座技術獎,只能用一個慘字來形容。

綜觀奧斯卡的歷史,最不受影藝學院青睞的片種其實是推理片。理由是什麼,這是可以寫篇博士論文的大哉問,筆者就不浪費脣舌跟大家辯論了,咱們直接攤開2011年以來的得獎名單,便知推理片入圍者最少,得獎者更少:(時光開始回溯……)

2016年,最佳影片入圍者有一部《間諜橋》(Bridge of Spies),廣義來講是推理片,其實比較接近帶有驚悚氣氛的間諜片。本片提名六項奧斯卡,最後只拿了最佳男配角獎,也算是風光進場,最終只能當壁花座上觀。另外是《因為愛你》(Carol)雙雙入圍最佳女主角和女配角,結果也是花落她家。本片其實並非純種推理電影,只不過原著是推理作家派翠西亞.海史密斯的小說《鹽的代價》(The Price of Salt),實質上故事是關於兩名女姓的苦戀,跟謀殺案完全無關。

2015年,這是「捲福」班尼迪克在美國揚名立萬的一年,他主演的《新世紀福爾摩斯》(Sherlock)……喔,抱歉口誤了……應該是他主演的《模仿遊戲》(The Imitation Game)入圍了最佳影片和最佳男主角,不過還是一樣獎落別家。說到底,本片背景放在二戰期間,但實際上只是有驚悚色彩的劇情片。倒是另一部《控制》(Gone Girl)評價超好,票房大賣,算是玩敘述性詭計的正宗推理片,結果只入圍一項最佳女主角。筆者覺得本片導演大衛.芬奇(David Fincher)不知是得罪了哪位大佬,還是跟眾家影藝學院的會員八字不合,明明用鏡頭講故事的技巧十分卓越,卻總是與奧斯卡擦身而過。這位老兄拍了許多推理片,像是《索命黃道帶》(Zodiac, 2007)、《顫慄空間》(Panic Room, 2002)、《鬥陣俱樂部》(Fight Club, 1999)、《致命遊戲》(The Game, 1997)、《火線追緝令》(Se7en, 1995),可惜通通與奧斯卡獎無緣。

2014年,這一年可以和推理扯上邊的片子只有《瞞天大佈局》(American Hustle),故事描述美國聯邦調查局與幾名騙徒聯手,共同偵查一樁國會議員腐敗案的經過,基本上算是帶有黑色電影風格的犯罪片,輿論與票房都得到正面回應,提名十項奧斯卡獎,結果居然全軍覆沒,送本片「好慘」二字。

2013年,入圍最佳影片的《00:30凌晨密令》(Zero Dark Thirty)叫好叫座,這是敘述美軍擊斃賓拉登的故事,用戰爭驚悚片的手法陳述一宗歷史事件。不用再多說,大家已經知道本片按照前例沒拿大獎,只贏得音效剪輯的技術獎。

2012年,這算是推理片揚眉吐氣的一年。《諜影行動》(Tinker Tailor Soldier Spy)改編自大師勒卡雷的小說,雖然沒入圍最佳影片,不過被提名了最佳男主角和最佳改編劇本,儘管還是沒拿獎,但至少讓推理迷感到心寬(提名最佳改編劇本耶)。另一部《龍紋身的女孩》(The Girl with the Dragon Tattoo)被提名五項,其中包括最佳女主角獎,最終只拿了剪輯獎。本片導演就是之前提過的大衛.芬奇,有這樣的下場也就不足為奇。小說賣翻全球,電影的開場拍得令人瞠目結舌,真是搞不懂為何最佳導演獎會忘了提名他。

2011年,這一年的《黑天鵝》(Black Swan)是心理懸疑驚悚片,和當今歐美推理的主流路線一致。劇本雖是原創,其實借用了日本動畫片《藍色恐懼》的點子,成功將娜塔莉.波曼送上影后寶座,算是爆了小小的冷門。

看到這裡,如果各位諸君和筆者一樣不禁感嘆:難道推理電影真的在奧斯卡難有一席之地?且讓咱們回到1975年的奧斯卡,當年有一部入圍五項的推理片,那就是鼎鼎大名的《東方快車謀殺案》,叫人扼腕的是沒有提名最佳影片和最佳導演,最後只拿了最佳女配角獎。喂,這可是「謀殺天后」克莉絲蒂的經典名著耶!莫非影藝學院諸公的眼睛都有業障啊,為何看不出推理片的精采所在?好吧,《東方快車謀殺案》今年將有新版推出,執導的是有「莎士比亞才子」之稱的肯尼斯.布萊納,就看他有沒有辦法打破魔咒,替古人一雪前恥!
到頁面最上方

推理暢銷榜

 
他不認得這世界,堅信另一個世界才是他的歸屬,驚悚小說的燒腦神作
定價:390元
優惠價: 79308
spacer
我以為交換身分只是個遊戲,你的身分裡,有什麼是別人偷不走的?
定價:380元
優惠價: 79300
spacer
楊貴妃究竟死於馬嵬驛,還是逃生日本?醇正的中國風懸疑推理故事
定價:399元
優惠價: 79315
spacer
名偵探御手洗潔與助手石岡共同破案!推理之神島田莊司不能錯過的傑作
定價:320元
優惠價: 79253
spacer
英國書迷最愛警探小說系列!我要讓他們看到我就害怕,但害怕的人卻是我
定價:370元
優惠價: 79292
spacer
本部作品中我最喜歡的,就是暗藏在最後一行的意外性。——東野圭吾
定價:360元
優惠價: 79284
spacer
你以為一切選擇都在自己的一念之間,殊不知,早有人寫好你的人生劇本
定價:350元
優惠價: 79277
spacer
超越世俗倫理,站在善惡彼端,凝望人性地獄。江戶川亂步本格精華集大成
定價:420元
優惠價: 79332
spacer
有一種邊界最好別去跨越,有一種黑暗最好別想一窺究竟
定價:250元
優惠價: 9225
spacer
一個鬥智鬥力的人性遊戲,如果你不能贏下去,結局就只有死亡
定價:270元
優惠價: 79213
spacer
活屍充斥整個世界。台灣像是一艘汪洋中廢棄的大船,倖存者寥寥無幾
定價:240元
優惠價: 79190
spacer
只要付出一點點代價,我就給妳最完美的自己和最幸運的人生
定價:350元
優惠價: 79277
spacer
到頁面最上方

國內外推理新訊

02.09 【英國】英國犯罪小說作家協會(CWA, The Crime Writers Association of Britain)公布圖書館匕首獎入圍名單(長名單):

圖書館匕首獎(Library Award)(Dagger in the Library)
Alison Bruce
Andrew Taylor
Brian MacGilloway
Chris Ewan
C J Sansom
James Oswald
Kate Ellis
Mari Hannah
Nicola Upson
Tana French

決選入圍名單(短名單)將於幾個月後揭曉。

02.22 【台灣】台灣推理作家協會(MWT, Mystery Writers of Taiwan)公布第十五屆台灣推理作家協會徵文獎第三階段(準決選)入圍名單共10篇,詳情請上全新官網查詢:http://taiwanmystery.org/

02.23 【美國】洛杉磯時報(The Los Angels Times)公布洛杉磯時報書獎(LAT Book Prize)推理/驚悚(mystery / thriller)類入圍名單:

DODGERS, by Bill Beverly
HIS BLOODY PROJECT: DOCUMENTS RELATING TO THE CASE OF RODERICK MACRAE, by Graeme Macrae Burnet
THE GIRLS, by Emma Cline
THE NORTH WATER, by Ian McGuire
DARKTOWN, by Thomas Mullen

得獎名單將於4/21在南加州大學公布。

02.24 【美國】《致命的快感》(Deadly Pleasure)雜誌公布2017年巴瑞獎(Barry Award)入圍名單:

最佳小說(BEST NOVEL)
WHERE IT HURTS, by Reed Farrel Coleman
THE WRONG SIDE OF GOODBYE, by Michael Connelly
THE SECOND LIFE OF NICK MASON, by Steve Hamilton
WILDE LAKE, by Laura Lippman
A GREAT RECKONING, by Louise Penny
THE SECOND GIRL, by David Swinson

最佳首作(BEST FIRST NOVEL)
DODGERS, by Bill Beverly
I'M TRAVELING ALONE, by Samuel Bjork
IQ, by Joe Ide
THE DRIFTER, by Nicholas Petrie
I'M THINKING OF ENDING THINGS, by Iain Reid
PRESUMED MISSING, by Susie Steiner

最佳平裝本原創小說(BEST PAPERBACK ORIGINAL)
UNDER THE HARROW, by Flynn Berry
THE HEAVENS MAY FALL, by Allen Eskens
THE QUEEN'S ACCOMPLICE, by Susan Elia MacNeal
THE DARKEST SECRET, by Alex Marwood
RAIN DOGS, by Adrian McKinty
THE GIRL IN THE WINDOW, by Jake Needham

最佳驚悚小說(BEST THRILLER)
OVERWATCH, by Matthew Betley
FIRST STRIKE, by Ben Coes
GUILTY MINDS, by Joseph Finder
BACK BLAST, by Mark Greaney
THE ONE MAN, by Andrew Gross
COLLECTING THE DEAD, by Spencer Kope

得獎名單將在10/12於加拿大多倫多舉辦的「2017鮑查大會(Bouchercon)」上揭曉。

03.03 【日本】吉川英治國民文化振興會(吉川英治国民文化振興会)公布第五十一屆吉川英治文學獎、第三十八屆吉川英治文學新人獎、第二屆吉川英治文庫獎得獎名單:

第五十一屆吉川英治文學獎:
藤田宜永《大雪物語》

第三十八屆吉川英治文學新人獎:
本城雅人《ミッドナイト・ジャーナル》

第二屆吉川英治文庫獎:
今野敏「隠蔽捜査」系列

03.17 【美國】「推理之友」(Friends of Mystery)公布2017年斑點貓頭鷹獎(Spotted Owl Award):

THE 7TH CANON, by Robert Dugoni

03.18 【美國】2017年左岸犯罪獎(Left Coast Crime 2017)公布得獎名單:

最佳幽默推理小說獎(Lefty for Best Humorous Mystery Novel)
Body on the Bayou, by Ellen Byron

最佳歷史推理小說獎(Lefty for Best Historical Mystery Novel [Bruce Alexander Memorial])
The Reek of Red Herrings, by Catriona McPherson

最佳左岸地區推理小說獎(Lefty for Best LCC Regional Mystery Novel,故事設定在美國左岸地區)
Murder in G Major, by Alexia Gordon

最佳全球推理小說獎(Lefty for Best World Mystery Novel,故事設定在美國左岸地區之外)
A Great Reckoning, by Louise Penny(露意絲.佩妮)

終身成就獎獎(LCC Lifetime Achievement Award)
Faye Kellerman
Jonathan Kellerman(強納森.凱勒曼,凱勒曼夫妻檔)

近期活動預告:
04.08 【活動.台中】14:00~16:00
活動名稱:謎情魅影:漫談創作推理小說的基本功
主講人:葉桑
活動地點:臺中市立圖書館清水分館視聽室
主辦單位:臺中市立圖書館清水分館
報名資訊:http://www.beclass.com/rid=203c63e58b81a5d59bfa

04.30 【活動.台北】14:00~16:00
活動名稱:原汁原味v.s.加油添醋——談小說的影視改編
主講人:今野敏×王小棣×李烈×陳國偉
活動地點:國家圖書館國際會議廳
主辦單位:台北市文化局
報名資訊:http://kishuan.org.tw/activities/activities_detail.php?act_no=36

05.07 【活動.台中】10:00~12:00
活動名稱:那些波麗士大人跟我分享的刑案現場故事
主講人:周俊銘
活動地點:臺中市立圖書館清水分館視聽室
主辦單位:臺中市立圖書館清水分館
報名資訊:http://www.beclass.com/rid=203c63e58b81a5d59bfa
 
到頁面最上方

【人物專訪】文學有時必須是不快樂的──菲立普.克婁代的謀殺與創造之時

 
 法國作家、劇作家菲立普.克婁代(法文口譯/范兆延  攝影/陳佩芸)文/陳栢青
「要有幾具屍體才行。」此刻菲立普.克婁代(Philippe Claudel)好整以遐坐在沙發上看著我。在推理小說裡,這應該是最後一章,由兇手或是拿著煙斗的偵探緩緩道出真相。

但克婁代要解答的,是他為什麼這樣寫小說。他在台灣出版的第一本小說《灰色的靈魂》裡,以為無事的冬季清晨,小女孩絕美的臉孔青白色浮出河邊。下一本,《波戴克報告》,與世隔絕的村莊集體參與了一樁恐怖、無人願意重述的「事件」。這些書的開頭總是有死者,有證詞,多像推理小說,你會想趕快往後翻,想等偵探出來。然而,一頁又一頁,那裡頭什麼都有,人類的暴行、大屠殺、群體的殘虐,就是沒有偵探出來收拾。這一切煞有其事,對他而言算是什麼?

「那其實是小說如何吸引讀者的小技巧。我讀大量推理小說,但現在越來越厭煩這個文類,」克婁代在《灰色的靈魂》序中不怕這樣告訴你,「我領悟到,凡是人,都喜歡謎題。這使得推理小說受歡迎。弔詭的是,人類並不想活在謎題中。」

他說出答案,「所以『懸疑』是個好方法。」不只是怎麼寫,而是為什麼這樣寫。「我借用謎題撩起讀者好奇,這是一個隱喻。隱喻的是人性本身。我想知道的總是:人性是怎麼運作的?我非常習慣用推理小說的技術,將讀者引入故事中。但那不是終點,我會帶領讀者去另一個世界,他們在最後會發現,小說是另一回事。」這是克婁代的謀殺與創造之時。

偵探還是兇手?克婁代的身分比這還多重,既是作家、電影導演、學者,也創作舞台劇。訪問時,他興味昂然描述每一本小說的開端。他說《波戴克報告》起源於一個夢,夢中他只聽到一句話:「我的名字叫做波戴克,我跟那件事情毫無關係。」他為這句話狐疑,想知道「那件事」到底是什麼。於是,一本小說誕生了。

接著,他說起另一本小說《林先生的小孫女》。他連續好幾天在夢中看見一位老先生,看不清臉孔,從特徵判斷是個東方人,提著行李箱坐在類似等候室的房間裡。「我醒來後反覆想,他為什麼在哪裡?一直想,喔,後來我懂了。我知道老先生等什麼!原來,他在等我把他寫出來。」

作家描述自己的創作之謎。乍聽小說起源多神祕,故事又總是在遙遠的時間和空間發生:世界大戰、歐洲偏遠村莊,但這些其實都奠基於「現實」。克婁代對現實多關注,譬如《調查》的敘述是卡夫卡式,調查員在一個惡夢城市徘徊,那幾乎像是寓言了,但他說那只是技術,是呈現方式,小說核心仍貼著現世。「有一陣子法國企業爆發員工自殺潮,上班族在工作的地方了結自己。而我想知道,為什麼?」

「我發現,人類可以消除人性,或許是基於某些意識型態。每個人都被灌輸要去追求幸福,那是很危險的。人只想在物質上獲得滿足,這使貧富差距變大了,少數人擁有大量財富,多數人卻是貧窮的。人變得不像人。」此際,他在法國出版的新書《Inhumaines》也延續這層探討──「非人」。他持續叩問:人類為何變成現在這樣?怪物是怎麼誕生的?

「人類正走在一個十字路口。無論是從地緣政治、人群流動,我們都可看到重大變化。」例如我們最熟悉的社交軟體,「我們放在Facebook、Instagram上的臉不是我們真正的臉。」酷愛「觀察人」的小說家提出他的觀察,「失去這些社交軟體,人們似乎就不知道怎麼和人來往。此刻的社會,慾望必須在當下被滿足,那意味你失去『渴望』的力量,你的幻想之力正在消失。這也是人類史上頭一遭,人際關係有如此大的變動。」

社群網路改變了「速度感」,這也造成閱讀和書寫的改變嗎?「當然會,第一個影響是科技快速發展,會成為小說探討的主題。第二是會改變文學形式。歐洲自巴爾札克以來,小說形式沒什麼太大變革,電影也是,無論是長度、起承轉合、人物出場和塑造,乃至結局,百年來就是如此。而現在,電影和文學正在快速改變,例如虛擬實境的出現,改變了電影面貌──觀眾可以是主角。」

他在《調查》提到寫該書有二個原因:除了想知道「為什麼」之外,還想知道小說在現在能有什麼功用?此刻,作家就是偵探,他也在回答自己的提問。他自己的調查便是答案:「身為藝術家,無論我寫小說拍電影,身處這樣的時代是幸也不幸。藝術家的任務就是感受人性的脈動與世界的變化,透過自己的眼睛把它呈現出來,做為時代的鏡子。因此,我寫書有時想娛樂讀者,有時則是想替讀者立起一面鏡子,讓大家看看世界真實的模樣,看有哪些問題讓人想把眼睛移開。這就是為何文學有時必須是不快樂的。」

那你有快樂的時候嗎?而我真正問出口的是:為什麼你沒有快樂的作品?

小說家笑了。氣氛忽然變得很輕鬆。他說,此刻巴黎正在演出他的戲《跟我談情說愛》(Parle-moi d’amour),那是十年前的劇本,現在重新搬上舞台。劇長1小時30分,他觀察劇場觀眾幾乎從頭樂到尾。

「我常想起契訶夫信中的一段話:『我越開心,寫出來的故事越悲傷。』很多人會從小說想像我。我有個好朋友是女演員,跟伍迪艾倫合作過。她跟我說,她覺得伍迪艾倫是世界上最悲傷的人。」

「契訶夫是對的。而之於我的書寫,有時我們笑,只是為了不讓自己哭出來。」他的新書《Inhumaines》就走黑色幽默路線,書中主角有天起床,發現自己的性器官不見了。直到碰到一位仁兄問他:「最近好點了嗎?」那人說:「還不錯,問題也解決了。」

「『因為,我太太的性器官也不見了。』那個角色回答。」大家都笑了,只有小說家靜靜的凝望著我們。

《我一直深愛著你》講述媽媽殺死6歲兒子的故事,原因為何?克婁代以時間當成推進故事的動力笑還是哭,越沉重越輕盈,我們談《灰色的靈魂》,談《波戴克報告》,甚至談他的第一部電影《我一直深愛著你》,那些故事裡頭,爸爸殺死女兒,媽媽殺死兒子,一大群人殺死一個人,人類選擇遺忘,人類不能遺忘,人類書寫,那麼,救贖怎麼獲得呢?被傷害的人如何獲得平靜?

「我沒什麼答案。」他一攤手。「我所呈現的故事就是人類本身的困境,我無法創造答案。這些小說中人是有過去的,如果把過去比喻成石頭,有人選擇丟開石頭,例如《灰色的靈魂》裡主人翁最後離開了擁有祕密的村莊;但也有人選擇帶著石頭走下去,他帶著枷鎖,例如《波戴克報告》。但那也是因為愛。相較於『救贖』,你要如何在痛苦、掙扎之間,在過去的折磨或現在的喜樂中得到平衡?那才是最困難的。」

困難不只在主題,也在技術。克婁代的小說像是大飯店牆面,有許多鐘錶時間同時在一本書中瘋狂旋轉,角色總是漫渙在記憶中,隨著一次回憶,又拉出一條時間線。小說最迷人之處,就是這些時間帶著讀者兜兜轉轉,不同回憶之間的前後對比映照,像一張紙可以摺疊無數次,讓人體驗到人物與事件的厚度。也不免讓人困惑:如何控制這麼多複雜的時間和情節線?

他的答案卻近乎相反。「控制?我從來不控制。」克婁代解釋,「有些作家會在寫作前把每個環節設定好,但我不是這樣。我在寫作上給自己最大的自由,從來不遵守敘事規則。我讓敘事者不斷喊停,去講之前發生什麼,又跳去講後來發生了什麼。我刻意打斷,賦予他們極大自由。」

這也是一個技巧,雖名曰「調查」、「報告」,動用的是「推理小說」形式,但書中角色卻不按照一般的報告或調查常規書寫,而是上天下地,切入不同時序的回想中,由此喚出更多情節,但又能隨時切回敘事者書桌前,回到那個「調查」、「報告」發生的當下。於是,總有一條時間主幹能讓讀者依憑,讓故事繼續,卻又能讓敘述者隨時迷失,遊盪在意識與時間的邊緣。一本小說便成為一株本體強壯而枝條繁複的時間之樹。或者也是他的時間之術。

「寫小說的時候,我覺得自己是一個探險家,來到一片未知的大陸上。書寫就是漫遊,我想知道的,是大陸的邊緣與整體樣貌。」他說。

不是造物主,而是冒險家。「書寫的自由來自不預先設定情節。我追隨的不是情節,而是語言。」克婁代描述他使小說人物自由,也就是書寫者「我」的自由。那便是書寫的妙處所在了。「所謂文學,是文字形成的直覺。語言自己是會思考的。有時候,不知道寫什麼,不知道哪個角色該出場,可一旦一個句子完成了,下一個句子自然湧現。我發現,你必須只能跟著『melody』走,它會帶領你去故事該去的地方。」

melody。書寫要跟隨的,是旋律。「文學,文字,像是阿拉丁的油燈,你去摩擦,一直摩擦,就會有個巨人出現……」不過並不是每次都會成功,他說,「隨著時間累積,放棄越來越容易,寫作越來越難。一本比一本難了。」

「可是,比起已經出版的書,現在我對於我放棄的書更著迷了。我總好奇,為什麼當初我選擇它?又為何放棄了它? 」克婁代說他電腦裡有一個檔案夾叫做「墮胎」,專門存放這些業已死亡,卻始終引起他好奇之物。「我夜夜去窺探他們……」

真的嗎?我說。一邊佩服,一邊想,啊,這也是一種「懸疑」。我不知不覺被拉進去了。

不,也許我們本來就在那之中。在他的書寫之中,他不顧一切,製造大規模的死,無數的謀殺,有人哭,有人笑,他吸引我們進去,只為了讓我們出來。為了使一切更多的顯露。
到頁面最上方 看更多

優惠活動

 
         
         
到頁面最上方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goboo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