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歡迎光臨博客來雜誌館>中文雜誌>coverstory
 
 
06/09/19 第 187 期
徹底改變商業模式 《天下雜誌 :4.0爭奪戰 AI全面來襲》
  替台積電建構數位決策大腦系統的清華大學教授簡楨富說,他八0年代唸大學時要花一年才能解的問題,到了九0年代只要一秒鐘。現在一秒鐘能解的問題,八0年代要三百六十五年。但現在的教課書,卻和二十多年前沒有太大的改變,老師出的作業,還是和以前差不多,「今天要解三百六十五年才能解的那種問題,我們根本不曉得怎麼做,這是我們現在教育的問題。」 換言之,從最前線的教育,我們都面臨了改革的挑戰,學用、產研,都有嚴重...
 
工業4.0戰國時代開打
當人口老、勞力少又貴,而市場需求變化快又短的挑戰來臨,曾經錯過九0年代IT革命的德國,不願意再錯失機會,決定挺身而進。 危機感空前的德國,繼「隱形冠軍」之後,決定結合全國產、官、學、研總動員,搶攻未來20年製造主導權的工業4.0計劃,企圖一舉解決這些難題。 從二0一一年在漢諾威工業展中提出,迄今不過短短六年,工業4.0不但已經被世界公認確實是決定人口結構變化及市場供需內涵改變的惟一出路。 加之人工智慧、擴增實境和虛擬實境
京都裡的台灣
許多台灣人誤以為充滿古都氣質的京都人一定常喝抹茶、吃和食,但真實的京都人卻更愛吃麵包、喝咖啡,京都市的麵包消費量更是日本第一。同樣的,一些人們認為理所當然屬於京都在地的店家,事實上卻和我們的台灣有著千絲萬縷無法割捨的因緣。 四條通上靠近花見小路的名店「祇園辻利」即是其中的代表。五代目的現任會長在台北城內的繁華街出生,是典型的「灣生」日本人,至今難忘台灣的一景一物,甚至還能說上幾句台語。而我過去旅居京都時經常造
成癮的大腦
「成癮是一種腦部疾病,而非道德上的缺陷」。這個觀念已經從醫學上得到解釋,但更需要大眾扭轉陳舊的思考。能讓人成癮的不僅是藥物,賭博與酗酒在腦中依循同樣的路徑使人不可自拔,因此美國精神醫學會經過十年長考才把《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中的「賭博成癮」分類為一種疾患。如果非毒品也能使人成癮,那麼許多使人不自覺重複的行為,包括沉迷於網路遊戲、購物、美食與性愛,應該都是列入討論的範圍。 臺灣人每天使用手機上網的時間超過三個小時,
時尚行家的風格講堂
時尚產業瞬息萬變,尤其在數位至上的新媒體時代裡,更是顛覆眾人思維,自媒體、部落客崛起早已不是新聞,當下更正式進入時尚的戰國時代。這回我們採訪了百萬人次時尚部落客、攝影師、高端購物網站總監、珠寶品牌CEO、時尚設計師和網路平台創辦人,從他們的眼中看時尚後數位時代的變化。
迪士尼Tsum Tsum鉤織毛絨公仔
米妮是米奇永遠的女朋友。自1928年11月18日在公開播映的電影《汽船威利號》登場以來,她就與米奇及唐老鴨一起在超過70部動畫作品中出現。 頭上總是戴著帽子或花、蝴蝶結等,是個愛追求時髦的小姐。好朋友就是唐老鴨的女朋友黛絲。飼養的貓是費加洛、愛犬是菲菲,菲菲與布魯托生了五隻小狗。官方訂定3月3日是米妮日。 隨刊附贈米妮材料組,內含4/0號鉤針、毛線4種、布織布…等;實際可作出約5×9公分大小的米妮玩偶。
完全典藏版 讀解.貝多芬32首鋼琴奏鳴曲
今年是貝多芬逝世190週年,儘管以「樂聖」在樂壇上持續火紅的程度來說,也許沒有需要後人加以「復興」的空間,不過這並不表示貝多芬筆下最有建樹的樂種及作品都已為人所知、為人所熟——如同九大交響曲中第一、第二號的「演出熱度」絕無法與第五或第九號相比一樣——他被後人奉為「鋼琴新約聖經」的32首鋼琴奏鳴曲,在舞臺上的角色也有輕重之分。 趁著鋼琴家列夫席茲來臺、分別於臺北、臺中挑戰全本演出的機會,我們依照這32首奏鳴曲的編號與成曲順序,
用喜歡的食器 裝進美好日常
這期《小日子》訪了居家品牌「厝內」的Where 及Roger 夫婦、超強主婦王哈利、美食編輯李昉、擅長漬物的胭脂食品社創辦人Sharon,他們都不是名廚或藏家,但光看他們器與食之間的搭配,處處都是學問。好吃愛吃的臺灣人以往重食不重器,近幾年對於器物的喜好及研究如繁花盛開,不崇尚名牌,反而更講究手感及搭配,整個餐桌彷彿象徵主義的畫作,轉動的符號之間產生微妙的化學作用,點亮了生活環境。 Where 與我是大學時代即相熟的朋友,她雖身兼兩個品牌
替孩子找回「動覺專注力」
我們再度處理專注力,調轉方向,從孩子的身體能力出發,視角從「遊戲」切入。我們主張找回孩子的「動覺專注力」,首要之務就是把遊戲權還給孩子,透過有挑戰性的遊具,例如高速滑梯、可有多種擺盪方式的鞦韆、需要用自己身體操控的「地球儀」等,來協助孩子發展身體大動作。 在孩子年幼時,提供符合其身心發展的遊戲空間,給予這些豐富多元的遊戲刺激;到了小學階段,孩子的身體能力可以更進一步,精熟使用自己的身體,進行更冒險、更有挑戰性的遊戲。
好好吃飯
夢想不能當飯吃,動手做才有得吃,所以我們要開米食堂了。米食堂取名為「泔」(‘am),浮在白粥上的清米湯,嬰孩間著奶水被餵下的第一口米,食米的起點。母食風土始於米,每個故鄉都有自己的米,跟料理。於是我們啟程,尋米,煮飯,向每個遇見的媽媽學,叨擾地進到農家家裡吃飯,挖出農家媽媽冰箱裡原留給自家吃的漬醬物。真是好打擾…可沒辦法啊,地方味道這檔子事,沒吃到都沒得算數。 「米通信」創刊,圖近,第一期做宜蘭。宜蘭多雨,日照較短,米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goboo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