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感性藝文報_20170508
也許讓她想起這些事很殘酷,但無論問我幾次,我都會說――我非常樂意把這場駭人噩夢還給珍妮 或許應該懂得見沙如沙,我們才有可能理解世界如何被碾碎,在沙中觀看世界初始的樣子 非讀BOOK 搶眼新書 專精嗅聞痛苦的葛奴乙──廖梅璇《當我參加她外公的追思禮拜》 限時優惠,活動中!

也許讓她想起這些事很殘酷,但無論問幾次,我都會說――我非常樂意把這場駭人噩夢還給珍妮

 
定價:380元
優惠價: 79300

放入購物車
最好別想起
 
華納兄弟影業買下改拍版權,打造驚悚新經典,
燒腦系懸疑小說正夯!讓你從第一頁緊張到最後一頁,繼《控制》、《列車上的女孩》最受矚目懸疑女作家――
  
  《控制》、《那時候,我只剩下勇敢》製片
  瑞絲‧維絲朋:我直到快看完都猜不到凶手。  
  
  我們會完成這套治療,妳會想起那天晚上的每一件事,
  我們會安葬所有的鬼魂,然後妳就能繼續過妳的人生。
  
  那晚,十七歲的珍妮‧克拉瑪在林中遭人強暴。
  她什麼都不記得了。不是因為創傷後症候群,而是她的記憶被洗掉了。
  當珍妮被送到醫院,她的母親無視他人勸阻,執意讓她接受一種特殊療法,抹去可怕的記憶。然而,忘記事件的珍妮並沒有恢復原樣。她被噩夢糾纏,一度自殺。她一點也不感謝這個療程,她想把記憶找回來。
  所以,她來找我。
  也許讓她想起這些事很殘酷,一意孤行也可能導致難以挽回的後果。但這整件事是如此不公、我心中的怒火猛烈無比。所以,無論你問我幾次,我都會說――
  
  我非常樂意把這場駭人噩夢還給珍妮。
本週排行榜
1. 房思琪的初戀樂園
2. 人生複本
3. 解憂雜貨店
4. 明天,我要和昨天的妳約會
到頁面最上方 看更多

或許應該懂得見沙如沙,我們才有可能理解世界如何被碾碎,在沙中觀看世界初始的樣子

 
定價:360元
優惠價: 79284

放入購物車
收藏沙子的人 (卡爾維諾燙金簽名書盒限量典藏版)

  ═卡爾維諾的旅行與讀書散文集═
  首刷限量典藏書盒‧唯一燙金簽名版

  《看不見的城市》X《如果在冬夜,一個旅人》的靈感地圖
  卡爾維諾在世最後出版品,好奇心和想像力俱臻巔峰!

  博學睿智、令人喜愛的作家,旅行、讀書、看展覽
  旁徵博引又不陳腔濫調,始終洋溢觀看世界的熱情好奇
  「這樣看,我全明白了。」
  以機智文采收藏看世界的喜悅

  卡爾維諾無窮的好奇心,和他獨特的想像力,都在《收藏沙子的人》一書中達到巔峰。他書寫生活中的遊歷,運用過人的智識,將眼前一個個物件,如同一個故事、一部小說般,鉅細靡遺地描寫出來。從楔形文字泥板、古羅馬的圖拉真柱,到古老世界地圖。從墨西哥神廟,到日本庭園。卡爾維諾的觀點犀利且經常帶來驚喜,他思考我們如何觀察,觀察如何形成知識。我們所觀看到的世界,是否如同這個世界原本呈現的樣子?

  1970年代旅居巴黎的卡爾維諾,偶爾交稿給報社談他參觀的展覽,他說每一個收藏的經驗,皆可視為一場存在主義的冒險。收藏者透由物件認識自己,旁人都說不起眼,但旅人為何收藏沙子?收藏既是對外在世界的探求,同時也是對自我心靈的探索。除了漫步展覽大廳留下的十篇紀錄外,本書還收錄了其他「被觀看的事物」,有些是閱讀,有些是旅遊,但對象都是看得見的東西,或討論觀看行為本身(包含觀看想像)。

  全書最後一部「時間的形式」,收錄卡爾維諾旅行伊朗、墨西哥及日本的遊記。其中九篇寫日本,篇幅最長,描寫他眼中的庭園、春宮畫、小鋼珠等。卡爾維諾認為,「看見」就是察覺差異,旅行無助於理解差異,卻能幫助你的眼睛功能從常態生活中暫時「重新啟動」,閱讀這個世界。
 
  眼睛是大腦的入口,「看見」的真實意義為何?從文字為何源於美索不達米亞平原,到緬懷摯友羅蘭巴特的肖像,大千萬象駐足眼前,卡爾維諾卻能不役於時間與常識的限制,深入心靈層次。約翰.伯格說:「觀看先於言語」。即使言語不能還原現實,本書卻不失去觀看視覺世界時的熱情與好奇心,所帶來純粹的直觀經驗,特別是喜悅。

  為世人所知的卡爾維諾是個以天馬行空的想像力,不斷探索敘事疆域的小說家,這本散文集大受好評之一在於他書中記錄的這些觀察,竟能與他的故事創作找到連結通道。他的散文、遊記、評論、演講毫不遜於小說成就。書中一篇他緬懷摯友羅蘭‧巴特的文章,他對媒體為羅蘭‧巴特過世訃聞上,究竟該歸類哲學家或作家的爭論,避之唯恐不及,他寫道「羅蘭‧巴特這一生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愛。」

  本書也是卡爾維諾在世時,最後一部出版的作品。男爵在樹上,目光卻不移不忘,流連人世間。觀看與想像是他的天賦與喜悅,如同日後無數讀者收藏他的文字,「一切都是為了愛」。

  「旅行就是一種敘事。
  有始有終走完旅程,無論那是人生的或文學的,
  都能讓人得到無與倫比的成就感。」──卡爾維諾
到頁面最上方

非讀BOOK

 
神之墜落
以正義為名的火焰從天而降,無論有罪或無辜,沒人能逃脫 阿爾卑斯山的月光,呼嘯著割裂天幕的戰機旋翼,水中載浮載沉的蒼白臉孔──戰爭的記憶,陰魂不散地入侵泰迪的每一次午夜夢迴。而噩夢永遠沒有終結。烈焰灼舐著身軀,他永無止境地墜落、墜落……一九三九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當天,泰迪打算向青梅竹馬南西求婚。他們從小就認識,長大後走向婚姻似乎是必然之路
 
吃了
「英語世界最大膽」、肉體恐怖電影代表導演的第一部小說 時髦又對科技著迷的娜歐蜜和納森,既是情侶,也是競爭對手。在社群媒體熱絡的年代,他們是宛如游牧民族的自由接案者,追求著感官及墮落的滿足,兩人的會面地點,只有機場飯店和網路搜尋引擎的視窗。一開始,娜歐蜜是被阿荷斯特基夫婦的相關新聞所吸引。希麗絲汀與阿里斯提德是馬克思主義哲學家,也是放蕩不羈的酒色之徒
 
自己的房間【出版90週年全新譯註版】
女性若是想要寫作,一定要有錢和自己的房間 吳爾芙帶領我們找回女性創作與雌雄同體的身影,預言莎士比亞的妹妹就在你我身旁出現!她的質疑為全世界女人打開了改寫歷史的空間,並激發了女性主義文學批評的熱潮。吳爾芙想像,十八世紀的莎士比亞如果有位才華洋溢的詩人妹妹,她只能無名而終;而十九世紀以寫作聞名的勃朗特姊妹和喬治.艾略特,則必須以男性筆名發表
 
今天,我們還活著
他心裡沒感受到半點同情或善意,他感覺到的是生命 換作是其他小孩,他就會冷冷地扣下扳機。大家叫這女孩荷妮,沒人清楚她的年紀,包括她自己。這約莫六、七年的人生,她都為「猶太人」這個身分漂泊不定,看盡人情冷暖,見識怯弱與勇氣。流離的日子裡,荷妮通曉了人心,也洞悉了生存這場遊戲。一九四四年十二月,第二次世界大戰,冬日。德軍出兵再犯比利時阿登
 
到頁面最上方

搶眼新書

 
如果明天就能重獲自由,為什麼今天要冒險越獄?
死活不論
定價:400元
優惠價: 79316
spacer
莉拉在婚宴當天就遭受丈夫的背叛,婚姻的幻夢還沒開始就已結束
那不勒斯故事2新身分新命運
定價:400元
優惠價: 79316
spacer
讀者大讚「哭了四次」!如果能回到那一天,你最想見到誰?
在咖啡冷掉之前
定價:360元
優惠價: 79284
spacer
當無處可去,始終被困在沮喪的心靈時,從未有人去過的另一個世界,悄然現身
逝去的王國之城
定價:350元
優惠價: 79277
spacer
這本書以出乎意料的寫作方式,探問死亡此一無人能倖免的人生結局
不要靜靜走入長夜:大藝術家如何面對死亡,在死亡之中度過日常
定價:380元
優惠價: 79300
spacer
「神如果被人遺忘,會怎麼樣?」「祂們會死。」
美國眾神(限量影集版書衣)
定價:420元
優惠價: 79332
spacer
走過京都、大阪、神戶, 春夏秋冬的四季謎題隨著旋轉木馬一一展開
旋轉木馬推理事件簿(作者簽名限量珍藏版)
定價:320元
優惠價: 79253
spacer
《生於1984》其實不是想解決世界的問題,而是想解決我自己的問題
生於1984
定價:300元
優惠價: 79237
spacer
「以牙還牙以眼還眼」成為社會共識,但,真能解救所有人嗎?
復仇法
定價:320元
優惠價: 79253
spacer
秘密」從來不曾消失,它們只是藏起身子,不讓任何人看見
窒息過後
定價:380元
優惠價: 79300
spacer
人生中許多的小小不幸,怎會錯疊成難以收拾的巨大悲劇?
絕叫
定價:370元
優惠價: 79292
spacer
世界就是你每天在讀的小說!文學戰神的戰鬥力秘密大補帖
只要出問題,小說都能搞定
定價:300元
優惠價: 79237
spacer
到頁面最上方

專精嗅聞痛苦的葛奴乙──廖梅璇《當我參加她外公的追思禮拜》

 
當我參加她外公的追思禮拜 熱門活動文/諶淑婷
參加伴侶親友的追思禮拜並不是件大事,除非你像廖梅璇一樣,她和女友都是女的。

儘管交往11年,廖梅璇早已熟識女友家多名親友,但受限於南部仕紳家庭的倫理與世俗的親屬網絡,她一直被女友拒絕於家庭聚會場合,直到這場阿公的追思禮拜。

很難想像,看來拘謹、沉默又背離人群的廖梅璇,會主動提出要參加這樣的場合。「我和女友在一起的時候,正好是憂鬱症發作時期,我有點被當成病人一樣保護照顧,不太有對外社交的機會。但阿公不同,我去安養院探望阿公的次數比其他親戚更多,理當有追悼的權利。」但在追思禮拜上,她還是強烈感受到異性戀體制以一種含蓄的方式,讓同志自我要求——不要太暴露身分。這樣的含蓄,讓同志在家庭間產生了許多曲折的關係。

希望作為對抗沉默社會的宣示,她將過程寫成散文〈當我參加她外公的追思禮拜〉,近日出版了同名散文集。

「在這種家族聚會,你可以感受到很強的排外性,我意識到『家族』體系對同志的壓迫。」然而,不只是昔日病重的阿公曾對著她們說:「你沒嫁,你嘛沒嫁,你們住作夥?好,好,按呢好。」一名看出她們關係的長輩,從此送女友禮物時,也會同時為廖梅璇準備一份,讓一度覺得自己無法「撼動異性戀體制」的她有了新的體認,「同志的『現身』無論觸發多小的反應,都有意義。阿公的話和這位長輩的行為,讓同志進入一個家族是有可能的,家族的原始意義也因而拓展。」

《當我參加她外公的追思禮拜》收錄的文字,最早可追溯至2005年,當時廖梅璇飽受憂鬱症折磨,為了紓解心中的躁動,提筆寫下家庭關係、伴侶情愛、精神憂鬱與死亡,她不諱言書寫常讓自己陷入鮮明的痛苦情境,連出版前的修改校對,也每每令讓她再經歷一次。
熱門活動

但痛苦過後,會出現不同的詮釋與細微變化,她說,「就像羽化、蛻皮,新生的皮膚終究會老化,再次於痛苦中剝落,而每次重生的體貌都有所不同,我能感覺到有些痛苦因此解開,有些新的痛苦誕生,這些都讓寫作的苦有了價值。」

廖梅璇以明亮透澈的文字自我揭露,檢視父母是情治人員的家庭背景和憂鬱症,如何影響了她的人際關係與壓抑性格,「可能父母職業的關係,我從小就學會對很多事情保持沉默,但那是很痛苦的,尤其在小小的鄉下地方,同學耳語流傳間隱約知情那個「骯髒的工作」,從那時起,我失去了對世界的信任,家裡也瀰漫一股奇怪的氣氛,父母不談、小孩也不問。」

直到為往生的父親守靈時,她才有機會從母親那兒聽到一些,但已經離開情治工作十多年的母親仍不願深談,畢竟,那是一份窺視別人、影響他人生活的工作。「或許父母的意識形態深受黨國教育洗腦,但純樸的農村成長背景,還是無法讓他們以工作為榮。」

這些是青春期的廖梅璇不了解的,當時她只是不認同父親對黨的熱愛,當父親因為人事鬥爭提早退休,也未選擇回到家庭,而是離開人群,上山務農,「或許爸爸想要的是一個付出就有收穫的踏實人生,畢竟從他十幾歲為了養家投入黨國工作後,黨國就是生活,也讓他改善了家境。」父親在山上仍投入協助宮廟選舉的運作,而那也是黨讓他學會的技能,比他的種田技術厲害多了。

「我想解嚴是世代之間一個重要的分水嶺,戒嚴時期的人習慣壓抑自我,仰賴特權階級的恩庇存活,並在台灣跨國經貿活動最熱絡的時期獲取資源,解嚴後人們迫不及待想改變世界,或者至少實踐自我;但到了我們這一代,資本主義全球化體系已然建立,又遭逢許多經濟衰退帶來的挫折,資源較優渥的人可以更積極去創造新的機會,缺少資源的人則要面對更嚴苛的生存環境。」廖梅璇說。

在上一代眼中,廖梅璇或許會被劃入「失敗者」的位置,她也坦承,「一開始也覺得失敗很可怕,但失敗久了,就習慣了。」在失敗的陰影下,她對人生乃至世界的苦難反而看得更深邃,「但這一切都建立在『能從失敗中存活』之上,這是我們這世代最悲哀的地方。很多很有才華的人,像大衛林區電影《橡皮擦頭》(Eraserhead)一樣,被削成一支支規格相同的鉛筆,在很荒謬絕望的工作生活中消耗掉自己,或者自殺,那就很慘。」

她自認是悲觀的人,世界正在崩解,人們總要習慣失敗。走到現在,她已經比較能思考憂鬱症對自己的影響和意義,「在大學畢業、為了找工作就醫之前,我都不知道自己有憂鬱症,但我高中時已經連購物都有問題,每天只能到同一家小餐館吃飯,」上了大學,開放的人際關係成了她的難題,「當挫折一再發生讓我感到疲倦時,我就開始爽約、不參加活動,別人覺得我沒禮貌、相處起來很悶,惡性循環之下變得越來越嚴重。在學校,有上課、考試的約束,還能勉強維持下去;畢業後開始找工作時,完全要靠自我意志維持規律生活、跟很多陌生人互動,我就完全沒辦法了。當時我一直想,找到工作就能好起來吧……」

廖梅璇沒有好起來,而是開始長期進出精神病院,如今她已無法想像剝離了憂鬱症的人生。在候診區,她看著眾人進出,有年輕人,也有中老年人,有些人調侃憂鬱症是有錢人的病,她苦笑說,「我看到很多底層階級的人也有憂鬱症,只是消失在大眾的視野。」這,如同台灣同志的處境。

或許是台灣在殖民和威權統治下所產生的「靜默」態度,讓眾人習慣以「隱私」、「別人的事」、「不要故意刺激他人」來要求同志或某些邊緣族群,看似含蓄寬容,實則縱容了體制無聲無息的迫害。例如女同志看婦科時,必須回答醫生有沒有發生性關係;被陌生人詢問與伴侶關係時,選擇順著社會文化說自己和女友是表姊妹……

幸好廖梅璇還能寫,儘管寫作讓她既快樂又痛苦,還是努力以節制的文字描述內心巨大的混亂,設法保持一種紀律,卻不要太有秩序,直到文字最終溢出掌控,拿捏到「適度的失控」。

她寫生活的困頓:「關於金錢的回憶,難堪到只能遺忘,卻難以忘記。我曾在麵包店特價拍賣時,擠在瘋狂人群裡拋出十元硬幣,店員扔給我一個麵包。在寒冷骯髒的街頭,我大口吞嚥,兩三口就吃得精光,揩掉嘴角的麵包屑,滿足又有些羞慚,因為心裡沒有湧生足夠分量的恥辱感,當時不知道,往後還有很多機會體會這種感覺。」

她寫憂鬱:「憂鬱症把我變成一個專精嗅聞痛苦的葛奴乙,敏銳追蹤他人的傷痛,駁雜情緒感染著我,在我血肉中蓬勃滋生。」

廖梅璇喜歡的作家大多是女人和病人。「女人、同志和病人看到的風景,與男人、強壯的人完全不同。」在自律神經失調非常嚴重的那幾年,她常在夜裡讀張愛玲《小團圓》描寫痛苦的文字;也喜歡胡淑雯從非中產階級本省女性的角度,檢視批判整個歷史與社會結構,「像一把小小的眉毛鑷子挑痛了全身神經,但同時對生長的庶民社會、弱勢群眾與童年創傷,有非常柔和抒情的描述。」或是蕭紅以沖淡的風格去寫長時期的生活變化,在不堪的人生中撿拾細瑣的快樂。

她知道太多人表面維持正常運作,內心卻有巨大的黑洞。而痛苦之人的內心混亂,是旁人難以窺視的,廖梅璇說,「或許讀者會從我的書得到一點安慰,或許會厭惡這本書。但我希望他們至少開始寫自己的故事、自己的痛苦,就像當年的我一樣,然後,未來又會有人因為他們的文字覺得被同理,心裡的某塊角落被輕輕的觸及到了。」
到頁面最上方 看更多

限時優惠,活動中!

熱門活動
熱門活動
熱門活動
到頁面最上方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goboo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留言列表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