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文科普報 = 2013 / 07 / 03 第480期
|
2013 / 07 / 03 |
第480期 |
|
本報訂閱份數
61411
總訂閱份數
1930188
編輯 / 瑪塞林
|
|
|
本期要目 》 |
|
|
|
|
暢銷書排行榜 》 |
TOP1 |
TOP2 |
TOP3 |
TOP4 |
TOP5 |
|
|
|
|
|
行為的藝術:52個非受迫性行為偏誤 |
法醫.屍體.解剖室 |
思考的藝術:52 個非受迫性思考錯誤 |
下流科學:是天性還是怪癖?從「性」看穿人性! |
超譯尼采 |
|
|
|
|
|
▲ Go Top |
TOP新書 》 |
作者:泰勒.柯文
出版社:早安財經
出版日期:2013 / 07 / 01
|
【 中午吃什麼?一個經濟學家的無星級開味指南 】
博客來導讀 >
這是本書評家拍案叫絕、造福百萬上班族的日常飲食指南
! 他說,正妹太多的餐廳別進去,為什麼? 他說,除非報公帳,否則別吃懷石料理,為什麼?
他說,吃美食最好到巷子裡找,為什麼? 聽重量級暢銷經濟學家泰勒.柯文,教我們打破吃飯
魔咒! 美食,誰說一定得貴聳聳?吃好料,誰說一定得心痛地
砸大錢? 這本書大力主張:飲食世界需要一種文化,幫助我們擺脫「勢利眼美食
家」的偏見,讓人人都無須花更多錢,就能吃到健康、環保、令人讚嘆的美食! 作者用他
經濟學家獨到的視角,讓我們明白:只要拋開五星級的迷思,就能讓你我在『無星級』的小攤子、小餐
館,享用到物美價廉的好東西! 《中午吃什麼?》會改變你對食物與環境、食物與健康,乃至食物與追求幸福的看法。這本書,將影響你我今...more
|
▲ Go Top |
編輯手札
》 |
對雲的使命,沒有下山的一天──李臺軍《玉山點滴》
文/楊芩雯
如果在台灣舉辦「最妙上班地點」的比賽,李臺軍穩贏。他的辦公室位於全島最高的玉山頂,標高超出
海平面3850公尺──把101大樓按比例延伸的話,李臺軍得直上虛擬的第760層。過去29年來,他堅守玉山
北峰的氣象站,每隔50天就要上山觀測天候一個月,從30歲一路做到60歲退休。
「他們說的3850公尺是北峰標高,其實氣象站應該是3844.785公尺才對。」李臺軍更正。對他來說,數字
的精確度就是應該要計算到小數點後三位。嚴謹的態度源自於他特殊的職業與工作地點,在山上討生活
,並不是只有親近大自然的美好一面,你必須連天地的冷酷無情一齊承受。不出錯,才有命活著去做好
其他事。
「我不喜歡跟人家『牽來牽去』,有人勸我幹嘛這麼顧人怨、不近人情,可是嚴謹有嚴謹的優缺點,隨
便同樣有隨便的好處跟壞處。」訪談以前,原本滿心以為即將見到《漢聲小百科》裡「到玉山上班的臺
軍叔叔」,才談了三分鐘,就知道自己完全想錯了。
登玉山早已形同觀光路線,但別忘了,登頂客至多在山頂待一兩個小時拍拍照,運氣不好碰到氣候條件
差,只能雙手一攤認賠,下次再來;但24小時住在玉山北峰氣象站的工作人員,不管運氣好壞都得外出
觀測,遇到颱風不僅沒有躲在室內的分,觀測間隔還縮短為每小時一次。每次推開門,面對的盡是撼動
大地的風和雨。
在玉山氣象站還叫做「測候所」的年代,物質條件不比今日寬裕。李臺軍1980年自願請調玉山觀測所時
,步行起點從阿里山開始,路上若是碰到運材車才能搭個便車,否則全靠雙腿。夜宿現已裁撤的鹿林山
測候所一晚,隔天途經排雲山莊直攻北峰,算起來可是得整整走上兩天。
山上的日常用水全靠儲水槽,天天洗澡是奢侈的夢想。就連偷喝水的動物掉進水槽,驚覺水中有發臭浮
屍,也只能將水煮沸,不當一回事繼續用。食糧則靠工友分著背上山,平均一個人得背負30公斤之重。
夏天食物容易腐壞,肉就算長蛆也不能豪邁地整塊丟掉,割除明顯壞掉的部分之後,剩下的仍是得煮了
上桌。李臺軍也曾試著種植蔬菜,結果卻大半進了水鹿的胃裡。
在高山上除了吃飽喝足之外,讓自己保暖也是每天都得面對的問題。就算在夏季,玉山早晚氣溫還是僅
有3-4度,其他季節更是遠低於零度以下。發電機的有限電力以供應傳輸氣象電報為主,因應之道是由工
友撿拾掉落的樹枝作為柴薪,燒火取暖;沒想到這個作法卻出了問題,李臺軍在書中描述,工友覺得自
己背木材回來很辛苦,但看不慣從室外回來凍壞的觀測員多燒掉一、兩塊取暖。天地不仁,人情有時卻
更扎手難應付。
所幸這樣的經歷在現實生活中已成歷史。1985年新中橫通車,玉山氣象站工作人員得以搭乘公務車往返
阿里山和玉山登山口,減少十幾公里路程。1990年,高山用太陽能發電系統也建置完成,而由日本人建
於1943年的單層木屋,則是歷經超過50年風吹雨打,終在2000年改建為鋼構屋。
山上工程大不易,平地工人難以適應高山生活,辛苦一天卻沒水可洗澡、沒豐盛大餐可吃,情緒難免瀕
臨爆點。任內監工完成太陽能系統、氣象站改建、碎石坡鐵欄杆三項關鍵工程,李臺軍人雖「硬頸」,
卻懂得與工人共患難搏感情,在順利完工的前提下居間協調,碎石坡長365公尺,傾斜約達70度,位於玉
山風口,相當於中度颱風的強風席面而來時,要是沒有鐵欄杆支撐身子,不蓋你,人是真的會被活生生
吹落山谷。從1983年編經費重修以來,救命的欄杆已盡責守護風口30年。
忙著生存之餘,李臺軍可沒閒著,他在玉山練就一身觀測「高山特殊雲」的功夫。一開始沒人教,他自
己找日文教科書回來學。他說得理所當然,「看雲是我的飯碗。常常想雲怎麼發生,比對久了就會有經
驗。」到了晚上也有得忙,工友趁著供電時間看連續劇,他則是帶著徠卡和Canon相機跑到無光害的停
機坪,拍遠方的雷電,也拍月暈和星星的軌跡。對周圍的景致他熟到敢打包票,「只要是在玉山北峰附
近拍的照片,我一看就知道是什麼季節、在哪拍的。」
退休之後時間多了,除了在新書《玉山點滴:29年守山人的北峰歲月》訴說玉山氣象站的生活,李臺軍
也想寫一本給小孩看的天氣書,教他們看懂天上的雲。當年因為想研究雲而上了山,李臺軍對雲的使命感,看來是沒有下山的一天。
...more
|
相關閱讀 > .《玉山點滴:29年守山人的北峰歲月》,
李臺軍,
推文社,
|
▲ Go Top |
新書搶先試閱 》 |
摘自《愛因斯坦在路上:旅行中的物理學家,關鍵十年的私密日記》
文/約瑟夫.艾辛格
■香港與上海
從新加坡到香港的一週航程中,「北野丸」遭遇了強烈颱風與巨浪,「讓它跳起舞來」。這是愛因斯坦
初次在海上碰到猛烈的風暴,他看著大批的飛魚被海水翻攪上來。他也觀察到持續努力保持平衡非常令
人疲憊,以及女性比男性容易暈船許多。
他進入香港港口時(十一月九日)看到的景色是他在整趟旅程中覺得最美的:岩石崎嶇的海岸與山嶺起
伏的香港島並排,港口就在兩者之間,還有許多小島從海中陡峭地升起,那景色讓他想到「淹沒了一半
的」阿爾卑斯山脈。
香港猶太社群的代表團前來歡迎他,但他婉拒了出席他們計畫的一場接待會,而是由兩個當地的猶太商
人載著他和艾爾莎逛了維多利亞島。到了中午,他們在一間美國風格的奢華飯店停下來吃午餐。用餐中
,愛因斯坦發現他們的導遊對於科學與香港殖民地都知識豐富,同時讓他知道這個城市可以提供多少美
妙的世俗樂趣。
美麗而多變化的海岸線,包括有如峽灣的許多河口和漂浮在海上的小漁村,讓愛因斯坦覺得賞心悅目——但是他所看到的華人的生活與工作環境,讓他很驚愕。
「這些飽受折磨的男男女女必須敲碎石頭或扛石頭,一天只賺五毛錢,因為他們沒良心的經濟機器就是
這樣懲罰他們的勤奮。」他在日記裡思考道,或許他們的處境可悲到讓他們甚至不會察覺自己的悲慘,
但是旁人看起來還是會覺得難受。
他以比較帶著希望的語氣補充說,他得知在最近一次要求調高工資的成功罷工中,華人勞工相當有組織
。
到了下午,愛因斯坦被接到猶太社群中心。中心座落於一座青翠翁鬱的花園裡,可以俯瞰下方整個城市
的全景。他們其中一位導遊的太太與小姨子在此加入他們,而在喝茶時,愛因斯坦得知香港總共只有一
百二十個猶太人,其中大多是說阿拉伯語,是原本居住於巴格達的家族,他們遵守的宗教儀式甚至比「
我們這些俄羅斯─歐洲」猶太人更為古老。愛因斯坦對於這些來自底格里斯河─幼發拉底河流域的猶太
人有著由衷的親近感與歸屬感,因為他們和他家鄉的猶太人如此相似。愛因斯坦因此推論猶太人的血統
一定在過去一千五百年〔原文照引〕來,都維持得相當「純粹」。
在飲茶之後,這群人搭車上到香港人所謂的「山頂」,從那裡可以一望無際地俯瞰整個港口。從海中陡
峭升起的許多小島讓愛因斯坦想到雲霧繚繞的阿爾卑斯山。他們搭的電車從一八八八年就開始營運了。
愛因斯坦注意到電車中有分別給歐洲人和中國人的隔間。
第二天早上(十一月十一日),愛因斯坦與艾爾莎被帶去參觀了大陸這邊的華人區,這趟參觀更強化了
愛因斯坦對華人的印象:他們很勤奮,骯髒,而且消沉——連小孩子都無精打采。如果所有「種族」都
臣服於中國人,那會是多大的遺憾!男人與女人外表的相似也讓愛因斯坦很驚訝。他心想,中國女人有
什麼致命的吸引力,可以讓男人無法抵抗,而生下這麼多孩子呢?到了晚上,三個葡萄牙的高中教師來拜訪愛因斯坦。他們在談話中抱怨說要教華人邏輯思考根本是不可能的,他們尤其沒有數學天分!
...more
|
相關閱讀 > .《愛因斯坦在路上:旅行中的物理學家,關鍵十年的私密日記》,
約瑟夫.艾辛格,
臉譜,
|
▲ Go Top |
|
|
|與客服人員聯絡|取消/訂閱電子報|到博客來首頁
|回本期要目| |
Tel:(02)27821100•Fax:(02)27856789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博客來網路書店」或授權博客來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貼或節錄。
|
goboo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