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機對弈」是近期相當熱門的議題,最後,李世石以1:4 敗於 AlphaGo,宣告落幕。
圍棋勝負不是人人都懂,但圍觀者好事者,立即抓住可以煽動的機會,對著「機器終將取代人類」這個命題,大肆渲染。先不說究竟這些評論是否欠缺嚴謹的立論,問題是,你會相信這種說法嗎﹖還是你會透過這個事件,進一步去了解人工智能?
走入人工智能的閱讀之前,不妨先來看看,被稱為「科技趨勢的先知,數位時代的教父。的凱文.凱利 {Kevin Kelly}怎麼思考科技這件事。他的最新著作《必然》,在中國亞馬遜排行榜,佔據自然科技類榜冠軍,已達數週之久。更值得一提的是,中文世界的讀者,是獨步全球,讀到這本預計2016年中才會發行英文版的著作。
與其說這本書是推測未來趨勢,不如說是,凱文凱利對思考技術推動人類行為與意識的變化這件事,進行的預測性觀察。他以「形成」、「知化」、「流動」、「屏讀」、「使用」、「共享」、「過濾」、「重混」等12個辭彙,來說明人類「必然」朝向的重大趨向。
書中他想討論的不是個別公司帶來的發展,「我所說的必然是另一種形式。科技本質上有所偏好,使它們朝向某種特定方向。在其他條件都相同的前提下,決定科技發展動態的物理原理和數學原理會青睞某些特定的行為。這些偏好僅存於塑造科技大輪廓的合力中,並不會主宰那些具體而微的實例」。比如說,長距離傳輸語音訊息是必然的,但iPhone不是;即時訊息是必然的,但twitter不是。
通過整體概念的建立,他帶領我們去觀看與想像未來的可能性。「知化」這一章節中,他討論到了人工智能,也不諱言它將必然使得某些職位,讓位給機器人。這是技術推動文明的必然,從農業進入工業,從工業進入資訊時代均是如此,有些工作,不可避免的會消失;相對的,新的技術與時代,會有更多工作不斷增生。不過30年前,我們很難想像,所謂電子商務領域的存在,現在,它已經在零售業站穩一席之地,並且不斷地擴張。其他領域也是如此,因此,在技術不斷推展的未來,人們如何指導或協同人工智能一起工作,將會是人們得建立起的重要能力。
其他章節中,比如「屏讀」,凱文凱利認為各式各樣的螢幕將取代紙本,成為人們最接收資訊來源的主要形式。他也提出「使用」將取代「擁有」成為人們主要的行為, 最顯而易見的例子,就是音樂,當資源成為舉手可得的狀態時,你不一定要擁有一張唱片或是一台音響,只要在你想要聽音樂時,打開你的手機,串連上網,就能聽到上千萬首的音樂。
作者認為,從長遠角度說,技術的提升,將使更多過去所費不貲的成本趨近於零,人們更容易利用科技,製造音樂、拍攝短片、完成一本書,而這些多數是屬於免費共享的狀態。那麼未來可以取得商機的,就不再是這些產品,而是如何幫我們在巨量的產品中,篩選「過濾」出真正讓我們感到興趣的機制。
書中陳述的觀點與分析,多數我們都能體會到,作者則進一步使這些觀念收攏,成為我們進入未來的一個孔道。當然,可能會有讀者覺得部分章節,對於科技進展不免過於樂觀;反過來說,這些我們現今無法評估的發展,會不會也是某種程度的拓展我們的想像力。
所以,問題來了。你要跟著人們驚呆了?還是去思考預見下一個30年。牌就在你手上。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