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新書 》 |
作者:奧比薩克思
出版社:麥田
出版日期:2013 / 11 / 07
|
【 斷臂上的花朵:從囚徒到大法官,用一生開創全球憲法典範 】
博客來導讀 >
※假設你是法官,面對人性與現實的衝突,你會怎麼判?
――芙莉小姐與蒙思小姐相愛多年並決定攜手共度一生。但婚姻官告訴她們,結婚證詞之中必須有一個丈夫、一個妻子,因此無法為她們證婚⋯⋯
──寒冷的雨季與冬天即將來臨,古特邦太太、她的姊姊、兩人的五個小孩,還有其他數千人居住在沒
有水、沒有電、不能遮風、不能避雨的茅屋之中。然而,地方政府告訴他們,他們占據了平價合宜住宅預定地。為了提供更多人廉價的住所,政府必須拆遷⋯⋯
──索布拉曼尼先生患有慢性腎衰竭。家人為了幫助他洗腎幾乎傾家蕩產。他們以政府有責任提供醫療照顧為由上訴。但政府拒絕他們,理由是有更需要那些醫療資源的病患⋯⋯
※從政治受難者到人權大法官的心路歷程
一九八八年四月七號,後來成為南非民主化後首屆大法官的奧比.薩克思,因反種族隔離而遭政府特務以汽車炸彈暗殺,從此失去右手與一隻眼。當同志承諾必然會替他復仇時,他回答說:「如果我們能在南非實現民主與自由,那就是我溫柔的復仇,而象徵殉道與純潔的玫瑰與百合,將會從我的斷臂中重新綻放……」
一九九○年,流亡海外二十餘載的奧比.薩克思終於得以回歸母國,並經曼德拉提名,成為大法官。在奧比等人辛勤地耕耘付出下,南非成功完成了民主轉型,並開創了不少當代最先進的憲政典範,其中包括二○○○年的古特邦案(Grootboom
Case)要求政府提供弱勢族群社會經濟權利的實質保障,二○○五年芙莉案(Fourie Case)使南非成為全球第五個促成同性戀婚姻合法化的國家...more
|
|
▲ Go Top |
編輯手札
》 |
52場採訪,52個故事,52種傳達給下一代人的生命備忘錄《職人誌》。
文/陳琡分
一朵朵細緻的春仔花、一盞盞繽紛的燈籠、一把又一把閃著俐落冷茫的武士刀、一尊又一尊精巧又靈驗的紙
神像……黃靖懿、嚴芷婕兩位今年剛由輔仁大學應用美術系視覺傳達設計組畢業的小女生,藉著畢業製作的
機會,走訪52位散居台灣北中南各地的工藝職人,採訪其專業巧技與生命故事,以週報形式呈現展出,最終
集結為《職人誌:52個頂真職人,認真打拚的故事報乎恁知》一書,圖文並茂、幽默趣味,更兼及傳統工藝
的深入與傳承。
可能是製作過程太過繁複與奔波,問起當初討論畢業製作的內容時,除了《職人誌》這個選項,同時還有哪
些一併考慮的題目,黃靖懿、嚴芷婕竟都想不起來。「那時候我們每個人要想10個題目,我只記得有一個題
目是包裝設計,其他不記得了……」黃靖懿想著想著,不好意思地笑了起來,「也才一年多,感覺好久遠哦
。」
從大學一年級到四年級,一路同班同組的黃靖懿、嚴芷婕,學期間的一般作業就常攜手完成,兩人早已醞釀
出絕佳的默契。及至升上大四開始思考畢業製作,理所當然成了彼此的最佳夥伴。在《職人誌》的分工上,
黃靖懿負責所有的文字撰寫、插畫上色與圖文排版;而一幅幅大大小小、細巧如剪紙、充滿圓潤福泰喜氣的
插畫,則出自嚴芷婕之手。
「因為整個企劃一開始就討論得很仔細,定位也很清楚,方向對了就一直做下去,所以我們過程中沒有意見
不合。倒是一直都想放棄。」黃靖懿忍不住大笑,「我很容易緊張與焦慮,總是覺得做不完,一邊做一邊忍
不住哀嚎為什麼要做這麼多。」嚴芷婕也在這次的製作中,面臨許多以前未曾嘗試過的挑戰,「我比較喜歡
畫人物和可愛的生物,從來沒畫過空間與物件,對於空間透視與物件擺放,其實也都很陌生。」
但為了實現兩人自己設下的目標,黃靖懿化身文字記者,寫起自己不甚熟悉的報導文章;嚴芷婕則錙銖必較
地觀察著每個角落,不僅畫出360度的全幅職人工作環境、各色工具細軟,連職人的神韻表情,以及作品不易
一眼看盡的細節,也都不可遺漏。
「例如立體繡職人許陳春老師,或是銀帽工藝職人林啟豐、林盟修老師,他們的作品真的都做得很複雜,畫
起來才知道這麼驚人。」許陳春的立體繡作品多以動物為主題,其栩栩如生的程度,讓作畫的嚴芷婕,在線
條之間都能體會到動作與表情的逼真感。輪到黃靖懿上色時,更是一番耗費心血的工程,「一邊上色時,必
須一邊對照照片,希望盡量畫得夠詳細。」雖然過程苦不堪言,但兩人始終不願辜負職人師傅們的心血。
製作《職人誌》的繁瑣難以言喻,但對黃靖懿、嚴芷婕來說,真正支撐她倆將整個企劃做完的,卻也是這52位職人師傅們。
「師傅們其實是沒有義務要幫助我們的。」黃靖懿回想每一次聯繫的情景,不論是哪一位師傅,都給予她們
同等的熱情與歡迎。在這可能是一生一會的相遇裡,師傅們將其畢生的經驗積累與工法技巧,大方地分享給
眼前兩個充滿好奇的女孩,每一句陳述、每一道製作工法,都散發著他們對自身專業的驕傲與堅持。
「看到師傅們對自己的職業注入這麼大的熱情,就覺得我們也都應該這樣對待自己的工作。」嚴芷婕認為,
自己在這些師傅身上獲得的最大收穫,不只是傳統工藝的內涵,更是那源源不絕的正能量。也因此,即使5月
只做到44位,就算未及全數完成,業已足夠在畢展中呈現,兩人大可就此畫下句點。然而,如是濃厚的人情
,讓黃靖懿與嚴芷婕還是決定在畢業後繼續進行。
「當然沒做到也不會怎麼樣,但這是自己對自己的交代。已經撐過前面那麼長的時間了,只差一點點就可以
達到目標,沒有做完真的很可惜。」於是兩人一直忙到7月,緊接著又是出書的編輯流程,「就覺得怎麼畢業
製作還沒做完,自己好像延畢一樣。」黃靖懿半開玩笑地說。
「要不是去做這個題目,我們可能一輩子都不會碰到這些師傅,更不會和他們這麼近距離地交談。」
52場採訪,黃靖懿與嚴芷婕像是聽了52個故事,「師傅們不只介紹他們的工藝技巧,也會把他們一輩子的人
生體悟分享給我們,讓我們得到52種不同的人生經驗。」而這兩名女孩的回饋,就是用她們的一筆一畫,為這些工藝職人們,延續世代的火光。
...more
|
相關閱讀 > .《職人誌:52個頂真職人,認真打拚的故事報乎恁知》,
黃靖懿,嚴芷婕,
遠流,
|
▲ Go Top |
新書試閱 》 |
我要牠們活下去:日本熊本市動物愛護中心零安樂死10年奮鬥紀實
文/片野ゆか
完全終止流浪動物的安樂死,這是絕對不可能的。
──在這個國家,這是一直以來的常識。
然而,只有一個地方,把不可能化為了可能。
那就是熊本市動物愛護中心(熊本市立動物收容所)。
現在,來到這裡的貓狗,原則上都受到妥善照顧,一直到被認養為止。
這裡是名符其實的「動物愛護中心」,主要業務是拯救落難動物。
其實,這裡以前的情況也和日本全國各地收容所一樣,執行著令人不忍卒睹的殘酷業務。
職員們主要的工作就是每週啟動兩次毒氣箱。
把流浪動物趕進不銹鋼箱裡,按下開關,施放二氧化碳。
就這樣,難以計數的生命便消失了。
不管再怎麼撲殺,都看不到終點。
不幸的生命一直一直被送進來,不允許他們停下來思考。
即使如此,有一天職員再也忍不住了:
我不要再撲殺動物了!
公務員踏出了這一步,接著獲得市民們持續不斷地支持。
這一路走來,究竟發生了什麼事?
P10
第1章 真要殺掉這些狗兒?
在這間約五平方公尺大、四周被水泥牆包圍的房間裡,收容了六、七隻狗。
犬種五花八門,有形似秋田犬的大型米克斯(混種狗)、年老而嘴邊已變白的米格魯、黑色短毛中型犬,還
有白色捲毛小型犬。其中幾隻脖子上還戴著新穎的項圈。
職員按下開關,動物管理區裡面自動控制裝置的馬達開始運轉。不過,機械處理範圍只有犬舍內的通道區域
,因此員工必須以人工作業,把狗兒推往牆邊,才能將牠們從收容空間移動到通道。
員工們把這道程序叫做「趕落水狗」。
松崎正吉來到這個新職場,第一次聽到這樣的說法。
二○○一年四月,松崎調來熊本市動物管理中心(當時名稱)擔任科長。而他首次親臨現場,就被眼前的情
況嚇到腿軟。
同事們沒有理會他,以熟練的動作開始執行作業。他們先把收容空間的牆壁朝通道推去。松崎也仿效同事,
戰戰兢兢地使力。區隔收容空間的牆壁發出金屬碰撞聲,沿著天花板上的軌道移動了起來。
以上摘自本事文化《我要牠們活下去:日本熊本市動物愛護中心零安樂死10年奮鬥紀實》
...more
|
相關閱讀 > .《我要牠們活下去:日本熊本市動物愛護中心零安樂死10年奮鬥紀實》,
片野,
本事文化,
|
▲ Go Top |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