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來網路書店 每日66折
跳到主文
博客來網路書店 每日66折
部落格全站分類:
圖文創作
相簿
部落格
留言
名片
陳光老師暢銷書籍網
Mar
23
Wed
2016
15:29
除了「親日」,要「知日」,也才更能「知臺」。
close
人文科普報_2016 年 3 月號第2期
【人文史地】除了「親日」,要「知日」,也才更能「知臺」。
【自然科普】馬雅人的金字塔為什麼會發出鳥鳴聲?
【社會科學】「奧默的文字彷彿讓讀者來到加薩走廊,親自體會那種揪心
【非讀BOOK】其實韓國泡菜,不如想像中嗆辣
【2016網路國際書展】末班車 !
【優惠書訊】在地圖上為什麼找不到「臺灣」?我們算是一個國家嗎?
【人文史地】除了「親日」,要「知日」,也才更能「知臺」。
「他們」的日本語:日本人如何看待「我們」臺灣人的日語
從「大家的日本語」到「他們的日本語」,「我們」學習「他們」的日語,真的這麼理所當然?
1898年,一位日本人,對全臺灣發布政令,要臺灣人學習日語,以培養「本國精神」。
1930年,一位日本人,操著一口濃厚九州腔日語,大聲訓斥臺灣學童的發音不夠標準。
1941年,一位日本人,用臺語、日語交雜的混種語言,跟臺灣菜販你來我往的殺價。
1963年,一位日本人,在臺灣爬山時,發現原住民小孩居然會哼唱日本童謠《桃太郎》。
1994年,一位日本人,發現臺北某處公園內,一群老人流利地說著他們的臺灣腔日語。
2016年,一位臺灣人,正努力背誦日文課本例句,希望發音能跟日文老師一模一樣。
語言使用的混雜與不完整,一直是殖民統治的常態。然而,在臺灣的日語現象又更為複雜,原因在於日本做為殖民者的特殊性。做為有強烈「語言民族主義」意識的早熟亞洲帝國,日本在臺灣推行了近乎宗教狂熱式的國語同化教育,相信唯有推行國語,才能在精神上將臺灣人同化成日本人。
然而,事情沒那麼簡單。除了日語源自漢文、本身即已非純粹外,即便在日本內地,也存在著腔調迥異的方言,而臺灣本就為多語言社會,更加深語言單一化的難度。二十世紀的臺灣,身處連續殖民的政治情境。戰後的國語同化政策,從日語換成了北京語;但日本人發現,臺灣人在戰後仍繼續使用日語。這不只引發其濃厚鄉愁,也引發關於國語教育的多方論戰。針對這些現象的論辯及實例介紹,即為本書的主軸。
對親日的臺灣而言,應如何面對、理解日治時期的歷史?除了懷想溫馨感人的歷史小故事,本書對日本的批判立場,可提供我們理解臺灣史的另一個知識管道。畢竟除了「親日」,要「知日」,也才更能「知臺」。
人文史地排行榜
1.
正是時候讀莊子:莊子的姿勢、意識與感情
2.
《秦始皇》、《帝國崛起》、《敵我之間》︰一場歷史的思辨之旅套書
3.
地圖之外:47個被地圖遺忘的地方,真實世界的另一個面貌
聲音的奇妙旅程
【自然科普】馬雅人的金字塔為什麼會發出鳥鳴聲?
清耳朵、聲音漫步,目前正在興起的「聲音覺醒」年代! 獨厚視覺、聲音缺席,世界將失色一半。
身為英國聲學工程學教授,崔弗•考克斯曾任聲學研究所所長的考克斯,對聲音特別有興趣,他曾經拍一系列的紀錄片在BBC播出,揭露了聲音的科學,他也曾做過關於「鴨子的回聲」、「世上最糟糕的聲音」的新聞報導,他還研究過世界上最可怕的尖叫聲,他常出現在BBC1、Teachers TV、探索頻道(Discovery)以及國家地理頻道(National Geographic channels)。
因為感嘆視覺的主導地位,導致聽覺弱勢,使得我們找不到幾段美好的錄音。於是,開啟了他的尋聲之旅。 在莫哈維沙漠,他發現鳴唱的沙丘。在曼徹斯特聽了「唯一能在彈奏後喝掉的樂器」。在加州,他把車開過一條會演奏〈威廉•泰爾序曲〉 的音樂馬路。在全球各地的大教堂裡,他找到了聲學效果如何改變了教會的歷史的奧祕。而馬雅人的金字塔為什麼會發出鳥鳴聲?追尋聲音的旅途中,也曾有過全然的安靜體驗。
考克斯從物理學、音樂、考古學、神經科學、生物學等面向切入,替我們找出聽聲音的門道。他說明了人為的噪音又是如何逼迫動物改變鳴叫聲?現代人,又是如何被製造商所操控的聲音所擺布?想要改善都市噪音怎麼做?加入自然的聲音就可以了。作者也呼籲,文化遺產組織必須了解聲音的重要性,光靠文字和照片來記載遺址是不夠的,還得靠聲音助上一臂之力。
在視覺主宰的世界裡,《聲音的奇妙旅程》鼓勵我們成為更好的聆聽者,張開我們的耳朵,聆聽周遭美妙的雜音,學習透過聲音漫步和清耳朵,我們就可以著手建立一個更好聽的世界。 一個聲學奇蹟的收集者,帶領我們從盧瑞鐘乳石洞大鐘乳石管風琴、馬雅的庫庫爾坎金字塔的鳥鳴階梯、鳴唱的沙丘……去追尋聲音,透過「清耳朵」改變我們聆聽的方式,重新讓聲音活起來。
自然科普排行榜
1.
解開生命之謎:運用量子生物學,揭開生命起源與真相的前衛科學
2.
神奇的西瓦心靈圓夢術:突破極限,實現你不敢奢求的人生
3.
種子的勝利:穀類、堅果、果仁、豆類、核籽如何征服植物王國,形塑人類歷史
【社會科學】「奧默的文字彷彿讓讀者來到加薩走廊,親自體會那種揪心。」
砲彈下的渴望:加薩走廊轟炸日記
加薩人民盼望的,不過是再也沒有戰爭、能夠安穩生活的日子,而這微小的願望僅是我們的日常而已。
本書是巴勒斯坦記者穆罕默德.奧默記述2014年以色列對加薩走廊發起「護刃行動」(Operation Protective Edge)的轟炸記錄。在為期兩個月的以巴衝突中,加薩走廊的平房、學校、醫院、淨水廠、發電設備等皆遭到砲彈損毀,聯合國甚至表示加薩地區恐怕五年之內不能住人。
自1948年以色列建國以來,巴勒斯坦與以色列衝突未曾停歇。2014年「護刃行動」,是以色列六年來第三次嚴重攻擊加薩。於本書裡,我們能看見為人父母者攜著孩子逃出自宅、醫院爆滿以至於要用冰箱保存屍體、難民躲入教堂與聯合國學校後依然遭到砲火轟擊,就連救護車、公墓與電台都無法逃過導彈
居民流離失所、加上埃及對以色列的示好,讓原本企求和平的巴勒斯坦人轉向支持巴勒斯坦反抗組織(如哈瑪斯),將希望放在暴力抵制之上。這也是戰爭對一般人的影響,為了尊嚴與和平,人們容許用極端的方式來解決…… 在這之間記錄下一切的穆罕默德.奧默,則力持客觀,從本書的引言中,我們能知道他有自己的角度與看法,但他沒有因此讓報導轉向,而是忠實記錄巴勒斯坦民眾的想法。他說:「我寫這本書,是希望能把那些需要讓大家知道的故事,得以保存延續……以色列應該要跟這一代年輕人建立友好關係,而不是把他們當作仇敵看待。」
透過本書記述的真相,奧默喚起世人對於以巴衝突的重視,並冀求和平共處的可能。
【社會科學】TOP1《穀倉效應:為什麼分工反而造成個人失去競爭力、企業崩壞、政府無能、經濟失控?》
【社會科學】TOP1《旅行與讀書》
【社會科學】TOP1《德,意志》
【非讀BOOK】其實韓國泡菜,不如想像中嗆辣
上一堂最好玩的韓國學:政大超人氣教授帶你從韓劇看韓國社會、政治、外交與兩韓關係
《未生》、《來自星星的你》、《商道》、《愛在異鄉》、《海德、哲基爾與我》……這些熱門韓劇背後,究竟隱含多少關於韓國的實際樣態?韓國,這個人們熱愛、運動迷痛恨、企業家氣得牙癢癢,充滿衝突魅力的國家,究竟是哪些特質讓人又愛又恨?蔡增家教授將韓國從裡到外徹底分析一番,不僅分析有趣的社會現象,年輕人關心的話題,更深入觸及韓國政治現實、中台日韓關係,以及南北兩韓間的糾葛。知己知彼,百戰百勝!從韓國看台灣,可以發現其實兩國有很多相似之處。跟隨本書,從有趣的韓劇細細體會韓國,也許你將認為:其實韓國泡菜,不如想像中嗆辣。
被遺忘的古巴人:臥底記者在古巴20年的生活紀實
古巴——北韓之後最受矚目的話題國,歐巴馬破冰參訪讓世界聚焦,這個充滿神祕色彩的共產國度未來會如何?人民又有什麼期待?古巴是社會主義的天堂,還是集權主義的地獄?古巴充滿祕密與陰暗面,政府對資訊控管嚴密,島國受媒體操弄,充斥各種旁門左道,一方面來自流亡邁阿密的反卡斯楚勢力,另一方面來自共產政府當局。對一名記者來說,這裡是教導謙虛的學校,任何所謂可靠消息或獨家新聞,都是騙人的。這是一本極其難得的紀實報導。作者潛伏在古巴社會長達二十年,用第一手記錄揭開島國的面紗,告訴你數百萬名到過古巴的觀光客看不見的真實面貌。
全球生死大數據:一個醫生追尋70億人傷病與死亡的真相
1個醫生,超過20年的執著追尋,統計近200個國家、300項疾病與傷害,發布6.5億筆結果,評估70億人的健康。成就龐大的人類生死圖像,創造全球衛生的新頁。這是一段漫長又艱辛的旅程,本書以穆雷醫生為主角,從他的成長故事,描繪對於醫療議題的投注與熱情,並為公共衛生議題帶來大數據的應用。「人為何而死」是簡單的提問,卻牽引了複雜無比的答案──除了呈現巨幅的全球疾病分布,也更能深入了解性別、年齡、區域等因素所造成的差異,進而採取積極改善行動。當大數據遇上醫療,呈現出人類生存圖譜,協助改善生活。正如比爾•蓋茲所說:「本書所指出的是,當我們獲得更多正確的資訊,便能做出更好的選擇。」
布赫迪厄論電視
電視,是我們觀看世界的方窗,擺盪於擬像與實相間的螢光幕,是潘朵拉之盒,還是點綴生命的視聽之花?布赫迪厄,這位法國、乃至全球人文社會學科的泰斗認為,哲學與社會科學的文化生產場域,現在已經由新聞場域取代,而執行這場轉換的,主要是透過身跨兩個場域的人。他們的身影並不確定,錯落在新聞場域與專業場域之間。他們利用雙重身分優勢,避開兩界的特定要求,卻將取諸兩界或多或少的權力,引進彼此。回看台灣,較諸法國,情況應更加複雜累重。《布赫迪厄論電視》是適時的一本短論,關切電視民主化前途的人,何不一讀?
照破:太陽花運動的振幅、縱深與視域
2016年3月,兩週年的回顧。我們該如何看待這場運動?是臺灣與中國以自由貿易為名,實則政治層面的算計角力?是臺灣公民意識/力量的勃發、社會運動的轉捩點?還是,每一個參與者生命歷程的重要分野?本書所收錄的十一篇文章,企圖從歷史脈絡、運動結構、法律和個人精神層面,來描繪「太陽花運動」所綻放出來的圖像。十一篇文章,不約而同地,把研究視野拉回具有創造性的人。不再強調定義分明的概念,把「生命」放回歷史、把「生命」放回研究視野,讓人的生命重新主導政治,讓人回到歷史場景,構成歷史的動力,幫助我們拉開觀看社會運動更豐富的角度。
品嚐的科學:從地球生命的第一口,到飲食科學研究最前線
同樣的食物進了不同人的嘴,為何感受差很多?麥奎德從我們老祖宗咬下的第一口食物,談到一直進行的美食科學發展與今日的「老饕」革命。他深入廚房、超市、農場、餐廳、大型食品公司,以及科學實驗室,揭露許多最新的飲食科學研究,像是:人的心智是怎樣把五種感官感受到的味道,和從人體代謝系統來的訊號,組合起來;甜食為什麼吃起來好吃,還有為什麼它們容易成癮;為什麼有些讓某人作噁的東西,對另一個人卻很美味;隱藏的味道知覺如何避開障礙,穿行到達我們的器官和系統;還有,今日大眾對於極端美食的迷戀,能說明大腦的什麼事情?
【2016網路國際書展】末班車 !
全站年度最大書展!
2016網路國際書展-圖書雜誌影音五萬種品項3折起!
滿999再折100元!優惠只到4/7止!
【優惠書訊】在地圖上為什麼找不到「臺灣」?我們算是一個國家嗎?
■ 取消/訂閱電子報/unsubscribe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gobook
博客來網路書店 每日66折
goboo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
(0)
人氣(
)
E-mail轉寄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誰來我家
參觀人氣
本日人氣:
累積人氣:
關閉視窗
留言列表